桃園有不少新興重劃區,桃園和中壢2個舊城區卻面臨基礎設施老化、交通擁擠等挑戰,亟待翻轉。市府都發局今年陸續推出6項措施,提高都更誘因並簡化審議作業時間。民代對此樂觀其成,但各案例面臨的問題都不同,呼籲市府修訂法規同時,也須積極扮演溝通、監督角色,才有機會加速進程。
桃園、中壢2大舊城區過去以火車站為中心衍生發展出市街聚落,經歷時代變遷,舊城區機能逐漸轉移導致落,老舊建築更被外界批評影響市容。為加速都更進度,市長張善政上任後陸續修訂「都更單元劃定基準」、「都更權利變換計畫提列共同負擔項目及金額基準」,並啟動「跨街廓都更容積調派專案」。
都發局住宅發展處指出,上述措施目的包括放寬都更基地檢核條件、調高營建單價基準,並鼓勵將老城區巷弄內不易重建的基地產權移轉給市府當綠地,換取其他基地增加30%容積率,讓小基地有機會申請都更。
住宅處10月也將公告「受理提議劃定更新地區作業原則」,建物所有權人可提議劃定更新地區,同意門檻降低為75%,時程獎勵10%;另研訂「實施者申請代拆辦法」,明訂兼顧住戶權益及程序正義的代拆流程,同時研修「都更容積獎勵核算標準」,放寬開放空間及公益設施獎勵核算,並新增透天厝整合獎勵項目,預計年底前公告實施。
議員謝美英、彭俊豪表示,推動都更活化舊城區是必要且正確的作法,不過每個案例牽涉問題都不同,中壢車站前的指標案例財神大樓,目前整合地主稍有進度,但須配合鐵路地下化及電纜地下化,不僅難度高、時間軸也得拉長。
謝美英說,市府制訂法規提高都更誘因,也須積極扮演溝通、監督角色,過去中壢第一起公辦都更「中興巷公辦都更」曾發生工程延宕,市府應記取教訓,別一昧加速推動都更,卻造成合約糾紛。
議員凌濤表示,市府不少做法都有機會鼓勵舊城區再生,未來期盼市府能將現有的社會住宅中心,以中央及其他直轄市的規格,進一步推動「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」進行公辦都更,才能以整體桃園都市發展及市民公益角度,兼顧全體市民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