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騰工商團隊-簡玉鳳

日本強震不只舊屋倒,專家:小地震頻繁已毀損房屋結構

日本年初能登半島地震摧毀四千多棟房屋,導致兩百多人死亡,許多人質疑日本有全球最優良的抗震建築,但是為何許多房子仍然不敵這次七級地震。專家分析,可能是這次地震重災區幾年前發生過數百次小地震,導致許多建築結構已經受損。

日本 1923 年發生 7.9 級地震造成 14 萬多人死亡,數十萬棟建築物化為廢墟後,首次引入建築規範的抗震法規,早期法規的重點是加強城市地區正在建造的新結構,加強對木結構和混凝土建築施工的監督。 

此後的幾十年裡,抗震規範經歷許多重大變化,最引人注目的是 1950 年的《建築標準法》和 1981 年的《新抗震建築標準修正案》。1950 年法案制定一項標準,要求建築物能夠承受 7 級地震,而不會出現嚴重問題。1981 年修正案對損壞程度進行更具體的規定,規定當發生 7 級地震時,建築物應只遭受輕微損壞,但仍能正常使用。日本法律規定,對於更強的地震,建築物不應倒塌。 

阪神大地震在兵庫縣南部造成大面積破壞,對上述監管的第一次真正考驗到來了,結果發現 97% 的倒塌建築物是 1981 年之前所建造,當年日本展開一場將舊建築改造為 1981 年標準的運動,政府透過補貼來加速改造意願。2000 年法案修正後更強化建築結構標準,擴及固定柱和樑的接頭方式。

之後的幾十年防震技術取得巨大進步,譬如在摩天大樓內安裝像鐘擺一樣擺動的大型阻尼器,以及讓建築物獨立於地基的彈簧或滾珠軸承系統,很多建築物,尤其是醫院和重要機構,都建造在這些橡膠軸承上,讓建築物本身可以搖擺。

新房不保證抗震
但是這次能登半島地震發生之後,專家在石川縣北部珠洲市現場勘查發現,地震不只損壞舊的木造建築,一些 1981 年之後建成的房屋也倒榻。《日經新聞》訪問金澤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專家認為,可能是 2000 年後該地區持續發生的地震群,導致房屋結構持續被破壞。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,截至 2023 年前的三年內,該地區觀測到 500 多次一級以上地震,其中五個地震強度至少五級,去年五月珠洲市發生六級地震,造成三百棟房屋部分損壞。

這次地震又近一步導致更嚴重受損甚至倒榻,但是 2000 年後蓋的房子明顯受損較少。專家指出新房沒有百分之百抗震保證,2000 年後加固標準上路後的建成房屋也出現因地震倒榻案例,如 2016 年熊本縣發生兩次七級地震,益城町 1981 年至 2000 年建成的房子有 8.7% 倒榻,2000 年後建成的房子也有 2.2% 倒榻。

專家分析,抗震建築也出現損壞的原因包括木接頭損壞或是金屬配件鬆動等等。日本政府補貼民眾進行房屋抗震補強措施,台灣也有推動弱層補強補助,最高可補助新台幣 450 萬元。日本地震工程學專家表示,在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,即使是相對較新的建築也最好主動檢查,盡量採取最好的補強措施,才能住得安心。